English

“合成大西瓜”可别成了“合成大坑”

2021-02-08 17:40:58

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现在,很多用户既领不到所谓的百元话费,又无法退款,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种“广告”的真实性。

  陷阱的周围,往往开着美丽娇艳的花朵。近日,微伞游戏一款名为《合成大西瓜》的游戏爆红,接连登上微博热搜,可是很多网友反映,最近因玩这个游戏被骗19.9元,投诉无门,或已涉及人数超166万人,涉及金额超3000万元。

  原来,在游戏页面右上角有“礼物”图标,点进去是抽奖大转盘,点击会显示中奖“100元手机话费券”,再点击后提示需要支付19.9元;支付后则让下载“全球公爵黑卡”APP,并在该APP领取话费。但很多网友反映,根本就没有话费,退款遇阻,客服也没有回应。

  一目了然,这就是典型的层层设套,引诱用户按照设计好的步骤,一步步调入陷阱。

  一些人看到这样的套路,会去指责那些用户贪小便宜。但是,这里面其实隔了一层:用户玩一款游戏时看到“礼物”图标,会下意识地倾向认为这是游戏方或平台方为了推广做出的优惠活动,是他们甘愿支出的获客成本。这种心理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占小便宜,而是一种很正常的趋利心态。

  当我们看到类似的套路时,有必要先弄明白一个逻辑:谁设计规则,谁对规则潜在的危害性负责。送礼物、抽奖、送话费券,这些都不是用户设计的规则,而是机构或平台,用户按照这种规则指引去获利,是正常而正当的。当这种规则不能兑现承诺时,责任天然应该在规则设计方,而不是遵循规则的一方。

  就在前不久,四川成都青白江区某小区,就有两名男子以充话费为由行骗,“充100送100,充200送250,充500送600……”但最后话费根本没到账。所谓的“充19.9送100”却无法到账,不就是成都这一诈骗案件的翻版吗?只不过一个在线上,一个在线下,一个简单直接,一个更加曲折隐蔽罢了。

  报道中有一个细节,记者体验发现,所谓的抽奖,“中奖”几乎是必中;支付“倒计时”结束后仍然可以支付;只有在最后支付时,才标注“19.9元其实是会员费”等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就摆明了是用尽一切办法,包括说谎,来引诱用户支付。当宣传的内容和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已经涉嫌虚假宣传。

  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有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那么问题来了,当“礼物”出现在《合成大西瓜》游戏页面,是否是在帮助“全球公爵黑卡”APP进行推广宣传?又是否涉嫌虚假宣传?

  另外,当抽奖活动意在推广用户下载APP时,其实质就是一种营销广告。《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现在,很多用户既领不到所谓的百元话费,又无法退款,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种“广告”的真实性。

  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是一起涉及到侵害众多用户利益的欺诈事件,甚至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因此,市场监管部门、网信部门,乃至公安部门,应有明确的介入,然后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对外回应,追究相应责任。类似的套路一点都不高级,也并不罕见,不能就这么视而不见。(与归)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