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叶知暖”与应对气候变化

2021-08-23 18:00:37

一些濒危植物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拓宽了生物多样性。不过,这些濒危植物的出现可能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一种自然标记或晴雨表。

  日前,云南省腾冲市林业和草原局在腾冲市新华、团田、芒棒等乡镇,相继确认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濒危物种火桐分布群落4个。与此相关的另一则消息是,最近北京市东北部的密云区首次发现“尖帽草”。

  这些情况表明,多年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让中国的生态变得好转,一些濒危植物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给自然增添了更加斑斓的色彩,拓宽了生物多样性。不过,这些濒危植物的出现也意味着“一叶知暖”,它们可能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一种自然标记或晴雨表。

  在腾冲和北京发现的这两种植物都有一个特点,即地理位置发生了北移,迁移到传统上并不温暖甚至是寒冷的地方生长。这实质上表明,由于气候变暖,原来是寒冷或温带地区已经变为亚热带或热带环境,适宜这些物种生长。这与中国和世界水稻种植地带向北移动是一致的。

  在腾冲市发现的火桐为广西火桐,是梧桐科火桐属植物,属于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广西火桐是我国3种火桐属植物中分布偏北的一种,仅分布于广西靖西市海拔910米左右的山谷缓坡灌丛中,数量非常稀少,仅存野生植株3株,已濒临野外绝灭。靖西市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05°56′-106°48′,北纬22°51′-23°34′。现在,地理坐标为东经98°05'-98°45'、北纬24°38'-25°52'的云南腾冲也生长出了火桐,说明其生长区域已经向北移动了2个纬度。

  同样,尖帽草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现在北京首次发现尖帽草同样说明了问题。

  不过,“一叶知暖”只是提供了温度的标记和感知,是植物生长的一种必要条件,但其他条件也不可或缺。如降雨,有些植物还需要湿润的土壤或气候才能生长,而尖帽草就属于这类。

  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IPCC)对外发布了第六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自1850-190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上升约1℃,而且未来20年全球温升预计将达到或超过1.5℃。对此,人类需要为气候变化负全部责任。除非人类立即、迅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将升温限制在接近1.5℃或甚至是2℃将是无法实现的。由此,也会造成更大的灾难。

  从近几年尤其是2021年的极端天气可以看到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其中,极端降水事件主要有两个原因:气候变化(变暖)导致大气中水分的增多以及大气环流减慢导致的低气压持续盘踞不动。而气候变暖也与人的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温室气体密切相关。

  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后者又引发极端天气事件。2004年以来,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已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的且经过同行评审的35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提供的证据共同指出,人类活动正在增加某些类型的极端天气的风险。在81项关于降雨和洪水的研究中,发现58%的事件中人类气候变化活动使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发生或更严重。

  除了看得到的强降雨和连续降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其他看不见或是比较隐性的事件或标志就是植物和作物的生长区域的变化,如火桐、尖帽草和水稻生长种植的北移,它们也在提示,气候变暖和雨水增多为其创造了适宜生长的条件。

  面对这种情况,全球各国要采取行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更要积极行动。截至2018年4月,175个缔约方已经批准了该协定并已有168个缔约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通报了其首批国家自主贡献,其中有10个发展中国家成功完成并首次提交了国家适应计划,以应对气候变化。(张田勘)

责任编辑:郝悦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