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均纳税1亿验证新实体经济

2017-01-04 10:28:18

生产制造是实体的一部分,流通更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阿里巴巴生态体系正在为社会创造越来越多的税收增长,这既是马云所说的新实体经济之“新”,更是新实体经济之“实”。

  2017年新年伊始,阿里巴巴集团披露了2016年度纳税情况。阿里集团以及蚂蚁集团2016年合计纳税238亿,平均每个工作日纳税近1亿,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

  实际上,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就以70亿元的纳税额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纳税第一名。几年下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发展,阿里的新经济之路也愈走愈开阔,纳税额屡创新高,不过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一个指标罢了。

  此前还有人在讨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孰是孰非的问题,不少论者,甚至是行业经济的翘楚均表达了对虚拟经济的某种担忧,认为虚拟经济虚火太旺,会给实体经济带来伤害。客观的现实似乎也确实如此,当下,不少实体经济依然深陷低谷,无论是市场表现还是公众观感,均远低于这个社会的期望值。这个时候,把低迷之火撒在互联网虚拟经济上,也并非不可理解。

  然而,经济社会的演进,企业的此消彼长,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更不能将某些行业的衰落迁怒于某些行业的兴盛。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任何一种成长的背后,必然有着某种内在的规律与深刻的社会背景。看不到、或者干脆不去看这种规律与背景,无疑是一种抱残守缺。非但不可能拯救行业,反而会因为拒绝改变而错失转瞬即逝的商机。

  当下,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并在影响、干预民众生活的同时,形塑着未来的企业形式。大数据、受众体验、便捷的互动方式等等,在冲破固化的生产、需求链条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市场机会。根据需求安排生产、按照市场调整经营,已经成为常态化的经济运行方式。从以往的有供给就会有需求,到现在的需求决定供给,消费者的表达正在成为组织生产的铁律。

  无视民众的意愿,还在那里自说自话,或者虽然也考虑到市场需求,但因为信息回馈链条过于漫长、刺激反应过于迟缓,只能被消费者冷落。不能看到这一点,或者即便看到了也没有及时调整改变,必将难以在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新浪潮中落伍。

  如果考虑到公众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这种信息互动需求,则情况就会变得更加明朗。一个公开、透明、清晰的新经济,远胜于一个笨重、傲慢、迟钝的经济体。“互联网+”所改变的,已不仅仅是经济运行的具体路径,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其所带动、裹挟的,是整个经济社会的革命性变化,拥抱还是拒绝这种变化,不仅考验企业家的敏锐,对社会公众而言,也意味着某种机会。

  事实上,中国经济一路走来,“互联网+”的后缀,也已不再仅仅是形形色色的经济模式,更有政务服务,乃至公众的日常生活。

  阿里巴巴目前正在运行的,也绝非只是所谓的虚拟经济,巨量的信息流后边,是同样巨量的实体经济。这一点,从阿里拉动的其他经济,乃至就业率可见一斑。早在2013年,时任浙江省长李强就曾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对浙江有四大贡献:带动浙江重构产业、拉动就业、推动浙江“走出去”、纳税。四项贡献之中,“重构产业”尤为重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重构”,才使得新旧动能转换有了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讲,阿里的贡献也绝非仅仅是税收,而更在于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产业结构。正如马云所言,生产制造是实体的一部分,流通更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阿里巴巴生态体系正在为社会创造越来越多的税收增长,这既是马云所说的新实体经济之“新”,更是新实体经济之“实”。(胡印斌)

责任编辑:罗旭晨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