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生“松绑”刻不容缓
目前公立医院体制下,医生的价值并未体现在薪酬待遇上,而是被捆绑在整个医疗机构的战车上。行政化主导下的激励机制,往往强调精神层面的奉献,而未致力于改变薪酬与付出不对等的局面。
一段时间以来,医卫人员待遇、医疗腐败等话题屡屡成为舆论热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卫计委出台的这一新规,从医卫人才培养、薪酬分配等方面入手,旨在为医护人员卸去重重枷锁,或将有可能极大优化医生资源,建立竞争机制,让医生在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合理收入。
基层、儿科等医卫人才为何缺乏?除了医疗教育等前端资源的不均衡配置之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未能充分发挥薪酬待遇的导向作用。以基层的现状来说,基层卫生机构设备落后,鲜有机会接触前沿医学科技成果,日常工作节奏又很快,几乎每个医生都是“全科大夫”,特别是所获得的报酬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如此长久以往,必然出现人才不断流失等问题,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而目前行政化主导下的激励机制,往往更强调精神层面的奉献,而并没有致力于改变薪酬与付出不对等的情形。可以说,基层每一个“最美”医生的背后,都有着诸多委屈与泪水。因此这样的“最美”医生,很难在现实中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若不从根本上改变薪酬制度,释放医生资源,实现多劳多得、优者多得,恐怕培养再多的基层对口人才,也难以留得住。
层出不穷的医疗腐败问题也是如此。除了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寻租冲动之外,一般医护人员之所以公然收受红包与回扣,亦与制度的不尽合理有关。前不久,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的调查《高回扣下的高药价》引起舆论哗然。调查发现,医生拿回扣只是整个药品销售回扣链中的一小节,一种药品从药厂到患者手中,涉及很长的食利链条:药厂、经销商、医药代表、物价局、卫生局、药监局、招标办、医院销售、患者。正是因为诸多环节的分肥,导致药价虚高、腐败蔓延。而本该凭医术吃饭的医生,却并无太多选择空间。
在目前的公立医院体制中,医生只是其中一个小环节,其自身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在薪酬待遇上,而是被捆绑在整个医疗机构的战车之上。在这种境况下,无论是主动索贿,还是被动收钱,个人操守之外的制度问题显然更值得关注。如果医生能够凭借医术获得体面的报酬,如果医生的人力资本在市场上有积极回报,形势想必会乐观很多。
破除行政化的薪酬分配制度,允许医护人员兼职兼薪,对基层、艰苦地区的医护人员实行薪酬倾斜等等,这些均为积极的破冰之举。这些良政不仅可以让优秀的医生找回职业荣誉,也有助于均衡医护人员在不同地区、医学门类之间的流动。当然,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在医疗领域,改革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调整与权力转移,也必然会遭遇不小的阻力。但无论是从医护人员这个特定群体的荣誉出发,还是从一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全面深化改革都刻不容缓。从一纸规划到现实图景,全社会都在拭目以待。(胡印斌)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