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妨以购买服务缓解学前教育短缺

2017-03-08 09:52:57

办学不是生意,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也不仅是让民办园多个身份标签,而是应该真正从教学管理的诸元素发力,落实监管责任。既要解决燃眉之急,让孩子们有一个学位,更要获得好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再度成为本次两会热议的话题。据报道,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抓好娃娃的教育。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幼儿园专任教师205万,缺口至少在70万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缺口必将进一步扩大。

  学前教育无疑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但多年以来,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一直存在。特别是普惠性幼儿园的短缺,更是让很多家长抓狂。在一些大城市,每到报名时间,半夜跑到公办园门口排队,至于托关系的家长,也不在少数。即便得到一个学位,班容量也远超国家规定的小班最多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标准,最离谱的,有些地方公办园的班容量居然超过70人。

  尽管这些年来,媒体及公众一直呼吁,地方政府应该扩大公办园供给,让更多孩子接受普惠的学前教育。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以及学前教育并非义务教育而缺乏刚性约束的因素,在很多地方,公办园的不足往往由私立园来补充,这也导致高收费的“贵族”幼儿园纷纷出现,在加重家庭负担的同时,也推高了社会成本。

  其实,解决之道除了尽最大可能提供更多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之外,也不妨开阔思路,多一些制度上的尝试。

  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发布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学前教育服务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由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办学的幼儿园购买“学前教育服务”。有关负责人解释,之所以没有扩建公办园,而选择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是出于资金效益最大化的考虑。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其一,此举或将激发出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热情,从而大大缓解幼儿园学位紧张的难题。政府虽然没有扩办更多的公立园,但却在客观上扩大了教育供给,甚至会产生“乘数效应”,促进民办幼儿园的蓬勃发展。毕竟,政府支出的,不仅仅是财政资金,还有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对于民办园而言,后者显然更为稀缺。

  既然社会力量办学已经是客观存在,政府多一些扶持,本身就是基于客观现实的多赢之举。诚如浙江省教育部门负责人所言,购买社会服务,更能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单从经济账来说,办一所公办园的钱,可以购买多所民办园,何者更有效率,不言而喻。

  其二,这也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提升社会力量办学的水平。政府购买服务后,不仅会在收费标准、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着力,也会打通公办园与民办园在教学管理上的壁垒,进而实现良性的交流与互动。公办园与民办园也不再是两股道上的奔跑力量,而会互相“借力”,这样的渗透与影响,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目前,不少地方的民办园都不甚规范,有的违背教育规律,急于“出成绩“、“小学化”严重;有的则管束过于严苛,个别地方甚至屡屡曝出体罚、甚至殴打小朋友的事件。凡此种种,随着政府力量的注入,有望得到规范与优化。当然,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如何实现更好的监管。不是说,花了钱、挂个牌,就完事大吉,而是要制定完备的管理规章,并落实到位。

  说到底,办学不是生意,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也不仅仅是让民办园多一个身份标签,而是应该真正从教学管理的诸元素发力,落实监管责任。既要解决燃眉之急,让孩子们有一个学位,更要获得好的学前教育。(胡印斌)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