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的烽烟,这一次会烤熟谁?
就跟接到了英雄帖似的,一夜之间,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都提枪上马冲进了网络直播的战场,而且都是有备而来。不管未来结局如何,反正现在每一家都做足了“此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派。
以他们各自摆出的阵仗、拿出的方案来看,任何一家独自亮相,都会让围观者眼前一亮。可好几家突然一起蹿到台上来了,光芒相互抵消,现场变得有点乱。好在网民们已经锻炼出了“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良好心态。所以越热闹,围观者越高兴。从这个角度来说,几家主流媒体已经深谙了网络宣传的真谛,用这种方法拉开他们在网络直播这一战场的混战,也是一种借力打力的聪明之举。
早在几年前,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成熟,人们愈加渴望自己在网上发布的内容,能够马上脱颖而出。想吸引眼球无非两条途径:做内容、变形式。而不断让形式变幻花样,似乎更为简单、快捷。于是,微视频、微直播就应运而生。
很快,智能手机的功能升级为这一需求提供了技术可能。渴望催生创造力,创造力促使工具更新换代。两者汇合到一起,就孕育出了蕴含着巨大潜能的盈利萌芽,嗅觉灵敏的网络平台迅速发现了这棵小芽,并专门为它开辟出了一片适于生长的空间。
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开始越来越多地看到各种秒拍、微视频、网络直播。
这些东西都是大家已经玩儿熟了的,不用再多说什么。有目共睹,它们也和其它伴随网络出现的新兴事物一样,迅速经历了“出现、发展、发展过程中出现黑化分支、包括低俗、色情、犯罪等内容负面信息铺天盖地而来、有识之士开始纷纷透过关于它们的各种现象探讨人类、人性、社会等等问题”这样的过程。
放在过去,这种过程可能要几十年、几百年。现在两三年就把这个流程走完了。不得不让人感叹,在这个时代里,长得过快的不光是养鸡场里的鸡。
当然快也不见得就是坏事,《廊桥遗梦》仅一个黄昏就成就了一段旁人需要几十年才能培养出的爱情,这个速度反倒让它成为经典。
微视频和网络直播就这样快速发展到了瓶颈期。变成了观众的网民们保留了全世界观众共同的本色——花心。他们不断被新鲜的直播所吸引,不断遗忘昨天让他们兴奋不已的直播内容。
个人和一个小团队受限于自己的资金、视野、创意,难以维系住长期不间断向网民投放新鲜内容,所需要的巨大消耗。
同时,已经看惯了各种视频和直播的网民,眼界越来越高,开始向直播提出了更多要求:例如“深度调查”“还原真相”“要兼备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娱乐性……”,事实再次证明了那个真理:我不会做饭,但我会吃。
主流媒体们就是在这个时候适时地出手了,打碎瓶颈,把网络直播布局成了他们自己的主场。他们手里有资源、有平台、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世界上任何一场拼斗,到最后拼的都是资本,这是没办法的事。
春节时候,央视的文静和朱广权讲了几个段子就成了网红。可他们的段子如果放到德云社说,估计都没人鼓掌,但坐在央视新闻频道的直播厅、穿着西装系着领带、一身儒雅一本正经地说,就可以圈粉无数,这就是平台的魅力和实力。
现在,央视打造“正直播”概念、人民日报推出“人民直播”、新华社在新闻直播上走了技术流。他们都是真拿着自己多年来一砖一瓦垒起的这个平台,下场来陪大家玩儿了。这是好事儿,因为他们会珍惜自己的招牌,所以他们做出的直播内容会好看、值得看。
他们要捍卫自己在新闻领域的权威、培养出自己的网红。作为被打造的明星偶像的鼻祖,所有关于玛丽莲梦露的传记都会提到一句话:“很多顶级摄影师着迷地投入到了制造偶像这一活动中。”正是因为制造出了一批又一批偶像,才有了星光璀璨的好莱坞。
现在,当无数人还在想通过网络直播成为网红的时候,央视等媒体开始着力打造能够产生出网红的平台,这已经棋胜一招了。接下来,就看他们在网络直播中,能不能真地利用好专业队的优势,碾压业余队了。
在这一轮网络直播的硝烟战火中,肯定会有被烤红的,也会有被烤熟的、烤焦的。但最不会吃亏的,还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因为可以预见,又有很多高质量网络直播可以看了。(聂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