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聂昱冰

人生应该有两件礼物,诗词和妈妈的菜

  前段时间诗词大会火了,连带着“诗词”——中国传统文化中这颗最亮的珠子也火了。朋友圈里天天被与诗词有关的内容刷屏,温润娴雅,几乎要取代南来的春风,完成这一次的季节交替。

  但最引我心动的,是前几天,河北突然大面积降雪时,我家这边一所初中发出的校讯通:“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今天下午三节课后就可以放学啦!欣喜之余,广大师生一定要注意道路安全,小心行驶!校办室。”

人生应该有两件礼物,诗词和妈妈的菜

  可以想见,广大师生家长,脑海中就回荡着这样美丽的诗句、迎着飞舞的那一层轻灵的雪花,该回的回、该接的接。一个唯美的记忆符号由此烙在了心间。

  现在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和诗词是好的,但它真正的好处、也是最大的好处,是她有一种魔力,能够这一生中,随时在不经意间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里、记忆里,成为人生路上的一处标识。不用刻意想起,却永远不会忘记,不论何时何地,一旦听见或看到一首诗、一阙词,心中就会有一处闸门被打开,开启的是一段专属于自己的经历。

  这有点像妈妈做的菜。每个孩子都会觉得妈妈做的几样饭菜特别好吃,并不是因为菜本身有什么稀奇,而是因为那道平平常常的菜,牵扯着妈妈、家、童年、爱……很多很多美好的、蕴藏着力量的东西。不管这一生中,走到何方,只要回忆起妈妈的菜,就会确信无疑,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始终毫无保留地爱着自己。

  所以,妈妈做的菜,是人这一生中拥有的最珍贵的礼物。同时,中国的孩子们还应该拥有一件可以终生陪伴自己、温润自己、鼓励自己的礼物,就是中国古代诗词。

  关于诗词大会,有一篇评论写得很透彻:“这个节目最感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怀。节目中涉及到的诗词并不难,都是人们五岁时、十岁时、十五岁时背过的。此时突然想起它,就不再仅仅是一句诗,而是一段岁月、一群人。”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记住很多首诗,而且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有的课本中要求背过,却怎么都背不过。可有的,只是无意中看到一眼,就再难忘记。

人生应该有两件礼物,诗词和妈妈的菜

  这正是中国古代诗词的特性。每一首,都是诗人的一段心路历程、一次人生顿悟、一场刻骨铭心。太阳底下无新事,几千年来,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惊天巨变,人类的情感百转千回,一直都是在几乎相同的迷宫之中徘徊。

  所以,总会在某一时刻,自己内心中那些难以对旁人所道的惊涛巨澜,却与凝固在了某句诗词中的一种情感完全相契合。于是,只需一眼,那句诗就印在了脑海里,想抹都抹不去,成为自己一次情感动荡的总结。

  都说,读诗词,是与古人对话。倒不如说,读诗词,是在用古人的笔为自己人生这部书注下一次次眉批。日后,时光流逝,眉批褪色,可每当翻到那一页,总会想起那年、那时、那些光阴。

  最简单的例子,“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每次让你想起这句诗的,肯定不会是李贺的那位朋友,即使他生得再英俊。你想起的,只会是第一次引你无心中读出这句诗的那个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很多人都喜欢这句词,但又有几个能拥有苏轼的境遇、真正理解他的心境?喜爱,不过是因为它刻画出了读诗人内心中对自己人生的渴望与期许。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小时候家里还没有那么多可以玩儿的东西,所以每到晚饭后,家人邻里聚在一起就是玩儿孩子。让孩子站在屋子或院子中间,背诵新近学会的诗,换取大人的表扬,再教给孩子更多的诗。

  然后,在很多年里,就会像突然想起小时候某一次妈妈做的饭菜似的,想起一首小时候背过的诗,回忆起那一夜围聚在一起的情与景、人与声。有时也会突然就理解了,某位长辈教自己背诗时候的心境——毕竟,无感慨、不成诗。

  这就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魔力,她能够串联起古人、旧人、今人。她也能够串联起一个人最遥远的过去和今天最隐秘的内心。

  像妈妈做的饭菜一样,不管心变得如何坚硬,有她们的地方,总能守护住一片温柔。(聂昱冰)

[责任编辑:刘冰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