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越高,考试分数、升学人数等“唯分数论”观念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压迫感越强。课间增加5分钟约等于放弃再讲一个知识点、两道错题,或者少了一个随堂小测,而多出来的时间能否高质量地用于丰富学生课间活动,则有赖于学校的主动作为。在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导致家校矛盾升级的背景下,不少学校开始产生“安全焦虑”,不敢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自由,这也导致了一些学校采用延长课间时间,却限制活动空间的“对策”。
不少城市在加强竞赛激励和保障方面下足功夫。比如北京半程马拉松赛组委会邀请国际、国内精英运动员各16人,奖金池达73万元人民币,并首次设置破纪录奖;上海半程马拉松赛设置饮料饮水站、提供冷海绵降温和食品能量补给,医疗救援保障人员随时待命,种种举措助力参赛选手充分释放运动激情,也能争取收获自己的最好成绩。体育竞赛与产业和消费挂钩,但落脚点始终是民生,是倡导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心办好比赛,赛事经济才能走得更远。
从监管角度而言,AI洗头作为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应当予以包容审慎的监管。我们当守住两个底线,一是要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商家应当对服务全过程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机器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保障顾客在消费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二是商家不能虚假宣传、夸大宣传,不能假借AI之名,对服务质量和效果作出超出实际的承诺,从而误导消费者。不妨对AI洗头等创新事物包容以待,这也是多元化消费场景的一部分。
面对外贸挑战,不少长期深耕外贸的企业不可避免受到冲击,面临着订单减少、利润降低等压力。于是,不少企业顺势将目光转向其他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确,我们拥有14亿人的超大规模市场,蕴藏着强大的消费活力和潜力;而外贸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锻造了超强的创新力和制造能力,所生产的产品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不少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恰好契合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消费的需求。
高效率源于青年群体独特的动员能力,他们熟练运用社交媒体制造传播节点,将严肃议题转化为可参与的公益试验,沉浸式传播就这样打破了传统公益的宣教模式,让议题从理性层面深入感性认知并推动解决。当社会各界还在讨论,如何让年轻人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更关注现实时,他们已有实践。只是在他们看来,责任感更需要在自由的、不被宰制、不被规定的状态下发挥。而这样一种代际鲜明的社会参与,也许将重塑公共议题推进的逻辑。
我国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始终对学术不端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但想要堵上相关漏洞仍任重道远。问题已然出现,如何总结新型学术不端事件行为特点,并抓紧研究应对策略是当务之急。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小有成果,是时候扩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畴,让其成为治理学术不端的利刃。只有持续通过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更精准有效地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呼吁每一名学者自勉、自省、自律,让学术圈成为社会风清气正的标杆。
让家长有时间、有精力带着孩子出行,在休假时间冲突的情况下保障好学生的托管工作,让这部分学生在春秋假期间同样有所收获,也需要制度同步匹配。
当前正值“十一”假期,全国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流动的中国”呈现出蓬勃生机。此刻,带着文明出行,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沿途的美景,更有假期的美好。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就一定能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大门越来越大,也就能够更好地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