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见的是,未来“鸡排哥们”还会不断出现。平台依然会握有这样的流量密码,地方也会努力地等待这样的机会,去为人们喷薄而出的“参与热情”提供一个出口。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副作用。这种流量几乎不会长期垂青,人们需要的可能都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表达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只要“到此一游”之后,意义就会迅速打折,必须仰仗算法不断地制造和推动下一个“热点”来维持情绪的燃料。
AI生成论文,严重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和批判性,但它的高速简便却在强烈吸引着学生竞相采用。无疑如此,只是要更进一步想想,这个致命的吸引力从何而来?今天的学术评判标准,整体上都在朝向高效率、高功绩标准,所有行内人都在不断寻找,什么手段能高度压缩时间、什么办法能带来最高性价比的投入产出。否则,拿什么来跑过“非升即走”的倒计时,拿什么来达到论文、项目的订单量,拿什么来紧紧卡住年龄申请各类“基金”“人才”?
归根结底,送外卖仍是一份自由合意的职业,它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却也是普通人的工作生计,需要精准地平衡好各方利益。比如企业对劳动时长进行了限制,但也要平衡好单价分配;社会有体量外卖小哥的意愿,平台更要做好相应的权益保障;一些地方对电动车作出限速,但需要引导市场对送餐时限调整期待,等等。尊重基本的现实生态,也尊重基本的市场原则,或许才能在一个动态、逐步的过程中找到一个解法。
如今,我们已无法让AI从我们的世界彻底消失。既然生成式AI的入侵无可避免,那留给我们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规范和引导AI在论文写作中的合理使用。得力助手还是作弊神器?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界定“辅助”,如何划定“辅助”与“代写”的边界,在哪里标记“AI作弊”的红线。换句话说,论文写作中,AI该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出现和参与?AI应用泛滥下,亟需我们拉直每一个问号。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护理假两者并行不悖是社会公平正义题中应有之义。非独生子女虽然理论上可分担赡养任务,但现代社会地域分隔、工作节奏快,常常使得子女间关于父母的养老协作艰难。而且从年龄上来看,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在70年代末开始推行,独生子女多为80、90后,而在此之前很多70后的非独生子女面临的父母照护压力更急迫更艰巨。当然,统筹推进独生子女护理假与非独生子女护理假还有很多现实问题。经济账不可忽视。
防范安全生产事故,需要出实招见实效,杜绝企业依赖“保姆式”监管。落实落细安全生产的各项举措,需要各安全生产主体始终保持安全意识在线,需要相关制度措施严密有效,需要全流程参与者都认真接受安全生产教育,但仅靠内部自我管理、自我巡查、自我约束还远远不够。从外部施加压力,能够更好绷紧安全生产意识这根弦。防范安全生产事故,也需要激发主体责任心。人人懂安全,才能人人抓安全。
“摆地摊”是开辟某种更亲民的产品线的过渡形态,它传递了一个信号:市场环境在变,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也在变,一味因循守旧恐怕只会止步不前。
大学不只有学习,还充满各种计算以外的变量,大学魅力恰恰在于后者。如果生硬遵循既定规划,就会错过更美丽的风景。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挑战更是机遇。
“新职业”的涌现不只为劳动者提供了实现个体价值的新赛道,更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职业目录的每一次扩容,都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
人格化传播的本质是人类在数字空间重建情感的圈层化连接,这些镌刻在我们基因的古老故事元素叠加有温度的人格光辉就在算法世界中重建了情感绿洲。
让家长有时间、有精力带着孩子出行,在休假时间冲突的情况下保障好学生的托管工作,让这部分学生在春秋假期间同样有所收获,也需要制度同步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