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见的是,未来“鸡排哥们”还会不断出现。平台依然会握有这样的流量密码,地方也会努力地等待这样的机会,去为人们喷薄而出的“参与热情”提供一个出口。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副作用。这种流量几乎不会长期垂青,人们需要的可能都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表达的机会。这就意味着只要“到此一游”之后,意义就会迅速打折,必须仰仗算法不断地制造和推动下一个“热点”来维持情绪的燃料。
论者评价这条热搜,认为这是“00后”开始整顿婚礼圈,内藏一种极简主义趋势。实际上,与其说是“00后”生活的趋势,还不如说是一种媒介生活的趋势,而且可能是婚礼涉及的几代人都认可的媒介生活趋势。互联网媒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是空间可以嫁接、时间可以调序、因果关系可以再塑造。只要婚礼当天的朋友圈里都传递着漂亮的晨袍照,它们就是“刚刚”“当下”,是否拍摄于两周前并不重要。
在一个流量崇拜的世界,文学从一种文字表达变得像一种态度表达,以一种孤傲又自信的姿态,并不避讳地展现自己的孤独。就好像诺贝尔文学奖的授予,似乎很少考虑销量因素,这让其结果预测变得格外困难,却又为自己平添了一分魅力。事实上,自大众文化消费兴起,文学就始终在调整自己的位置。在影像艺术出现之后,文学开始退守,它没法再独一无二地承担大众娱乐的角色,也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传播渠道,它需要重新去创造自己。
当制作者还沉浸在自己制作的AI配音视频大获流量的时候,殊不知已涉嫌侵权。没错,声音作为个人特征的一部分,受到法律明确保护。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声音权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公开或侵害其声音权益。在一些AI配音小程序中,一些内置的名人声音,多用“你懂的”式昵称来命名而非真名,可能也是处于规避侵权纠纷的考虑。不过,这也暴露出,这种侵权式“AI配音”属明知故犯。
对地方政府而言,罚款是一种执法成本低、处理时间短、执法效率高的处罚方式,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政府罚没收入增长就意味着企业负担加重,营商环境恶化。眼下,中央三令五申禁止以罚款进行创收,想尽一切办法降低企业和经营者成本,抑制地方政府“罚款式创收”的冲动,将行政权力装进法治的笼子里,目的就是保护市场主体,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让罚款回归预防违法的行政执法初心。
一个现实情况是,那些能够成为相关人群探险徒步穿越的目的地,基本上都属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大都面积广阔且地形、气候、环境复杂,通过布置人力、围界、监控等措施,只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劝阻效果,难以实现全局上的有效制止和管理。尽管国家层面有行政法规明令禁止,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惩戒措施,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人们获知那些神秘的自然之地的渠道在拓宽,由此也诱发了探险群体的增加……
“摆地摊”是开辟某种更亲民的产品线的过渡形态,它传递了一个信号:市场环境在变,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也在变,一味因循守旧恐怕只会止步不前。
大学不只有学习,还充满各种计算以外的变量,大学魅力恰恰在于后者。如果生硬遵循既定规划,就会错过更美丽的风景。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挑战更是机遇。
“新职业”的涌现不只为劳动者提供了实现个体价值的新赛道,更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职业目录的每一次扩容,都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
人格化传播的本质是人类在数字空间重建情感的圈层化连接,这些镌刻在我们基因的古老故事元素叠加有温度的人格光辉就在算法世界中重建了情感绿洲。
让家长有时间、有精力带着孩子出行,在休假时间冲突的情况下保障好学生的托管工作,让这部分学生在春秋假期间同样有所收获,也需要制度同步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