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地铁纳凉区,本质上是释放城市的善意。无论是建筑工人,还是外卖、快递从业者,他们都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建设者与服务者,理应得到尊重与善待。设置纳凉区,正是这种尊重的具体表达。我们期待更多城市“见贤思齐”,因地制宜开放地铁空间作为纳凉点,有条件的地铁站还可提供基本座椅设施,让劳动者能更舒适地歇脚“充电”。从城市治理的维度看,此举体现了公共空间的包容性与共享性。
这种查分“名场面”铺天盖地,让人难言滋味。就像这两天还有一种话题火了——“如果没主动说,请别问”“给高考生留一片安静的角落”,这些就是完全相反的态度,似乎要与高考查分的喧嚣保持一定距离。可以预见的是,高考放榜之后,除了热搜上那些“名场面”,大多数考生都是相当“普通”的。他们的成绩不够耀眼,甚至很多都有些失意;他们自然也不会迎来名校的争抢,需要费尽心力、充满忐忑地去填下一个志愿。
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达3.5亿辆。这几年全社会都在加大力度普及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潜在的严重危害性,要让宣传普及和相关法规真正落到实处,就需要在公共服务细节上不断提升,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因此,当居民配合政策法规要求选择室外充电,也应该让他们享受到具有普惠性的充电价格。从长远看,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只有设定真正符合市场规律的充电价格,才能留住更多用户,才有机会进入更多居民区获客。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作为民办高校,有自主定价权,也表示将学费以奖学金形式发放,不过寥寥几句,似乎仍有诸多问题悬置待解。比如,是否有“严进严出”的考核方式?奖学金是否与考核成绩挂钩?对未达标者是否有学费退还等要求?显然,这些在学费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详解。学校不妨让招生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打消公众对于奖学金发放公平性的质疑,让真心报考的学生无后顾之忧,也凸显高等教育“面向公众”的属性。
“荔枝专线”的古今之变,彰显了现代物流体系的专业高效。然而,当下果农反映的“快递比果贵”“小果农快递费更高”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今年荔枝丰产,售价普遍偏低,高企的运费更让广大果农,尤其是中小果农压力倍增。需系统施策,化解“果贱伤农”之忧。 期待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积极协调,帮助分散的中小果农对接大型电商平台与物流企业,以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努力实现果农、消费者与产业链的共赢。
即刻的满足让人迷恋,标准化的交易给人确定感,但这也抽走了人情味、归属感,让人少了一点踏实感,多了一些无力感。如何重建“附近”,重构自己的生活空间,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和感知力?这并非无病呻吟,而已是一项严肃的社会议题。在这场关于“附近”的寻觅中,菜市场就是那个触手可及且高性价比的存在。它不仅在地理意义上是不折不扣的“附近”,而且在那里能鲜明感受到四季的变化,触摸到生活的脉动。
“摆地摊”是开辟某种更亲民的产品线的过渡形态,它传递了一个信号:市场环境在变,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也在变,一味因循守旧恐怕只会止步不前。
大学不只有学习,还充满各种计算以外的变量,大学魅力恰恰在于后者。如果生硬遵循既定规划,就会错过更美丽的风景。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挑战更是机遇。
“新职业”的涌现不只为劳动者提供了实现个体价值的新赛道,更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职业目录的每一次扩容,都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
人格化传播的本质是人类在数字空间重建情感的圈层化连接,这些镌刻在我们基因的古老故事元素叠加有温度的人格光辉就在算法世界中重建了情感绿洲。
让家长有时间、有精力带着孩子出行,在休假时间冲突的情况下保障好学生的托管工作,让这部分学生在春秋假期间同样有所收获,也需要制度同步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