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期待“确定性”, 但技术突变总是在打破确定性。虽然从宏观看,技术进步不必然带来高失业率,但人们都容易把自己带入马车司机的角色,惊恐万状地看着横空出世的汽车。而新技术能否出现、何时出现、在哪出现,也是难以预计的。ChatGPT所代表的聊天机器人,并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如果追溯起源的话,早几年前各大品牌的手机里就植入了类似的模块,人们甚至都开始忘了它的存在,使用率并不可观。
现实是,许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内向自闭,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尤为普遍。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年迈体弱,孩子在学校里就成了天然的弱势群体,也是欺凌者欺负的主要对象。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但由于缺乏教育惩戒权,他们或而出于维护班级团结和学校声誉的考虑,或而顾忌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许多情况下都采取“和稀泥”的手段息事宁人。这样欺凌者就会更加有恃无恐,而被欺凌者也就更加沉默不语。
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是法治、契约和诚信,没有这些就没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企业或者商业人士通过冒险违规,不顾商业道德和契约精神而取得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时至今日,我国仍然在不断向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鼓励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中国制造的科技含量,这些都依赖于建立一个富有契约精神的市场经济体系和鼓励诚实守信理念的社会,也依赖于众人的共同努力。
在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初期,进工厂(国企)、进机关是人们眼中就业的最好选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并逐渐完善,下海经商创业成为了人们的新选择。进入新千年,外企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伴随互联网经济兴起,创业成为80后、90后择业关键词之一,并涌现出了一批头部互联网企业。与此同时,年轻人热衷“进大厂”和国企员工跳槽民企现象也进入人们观察视线。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青睐国企,不失为值得关注的就业信号。
在资本加持介入后,其视频质量上了台阶,独具创意的视频遂成流量大IP。在网络视频并不稀缺的当下,取得这样的成就殊为不易。这就如同在万籁俱寂的时候,一个人喊一嗓子,可能会众所瞩目,但在人声鼎沸的地方,如果无人搭台助其登高一喊,其所喊再具创意,也一定会湮没在人海之中。引来众人喝彩之后,其声形就同时具有了人格化特征,喊者与助其登高之台已经互不可分。这恐怕就是人们定性“李子柒”案注定“两败俱伤”的理由。
“负债”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有“负面”的联想。再加上物质积累本就不多的年轻人,借贷而来的钱花在了一些所谓“非刚需”的门类里,似乎让舆论更强化了某种道德判断:年轻人正在陷入消费主义陷阱。消费便是消费,再正常不过的经济行为,但一旦加上“主义”二字,好像便具有意识形态评价的特征,感情色彩也发生改变,变得不那么正面。但这样的叙事模式,依然是概念多过描述,标签大于分析,对理解年轻人进而解释这种现象,未必有多大帮助。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就一定能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这些年来,我们在对外开放上频出大手笔,展现了大国格局和担当。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大门越来越大,也就能够更好地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夯得实,经济发展就更有支撑,民生福祉也更有保障。怎么完善基础设施?比如,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
诚然,优化经济结构,该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就不要犹豫,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也不要迟疑。结构优化,可能带来阵痛,但是不优化就会处处被动。